1、损失厌恶心理#
面對同一目標對象
失去的痛苦遠遠大於獲得的快樂程度
比如說
撿到 100 塊錢可能只會讓你高興幾個小時
但失去 100 塊錢卻會讓你傷心好幾天
很多商家也利用消費者厭惡損失的心理
變相逼迫你下單,因為不買就覺得損失了
"最後 10 份,售完即止"
"清倉大甩賣,全場 5 折"
活動周年最後一天,錯過要等 x 年
甚至網路上的文章標題也利用了這一心理,"不清楚這一點,你很難獲得幸福","不改變這幾種思維,你將永遠窮下去"
2、三明治效應#
先來看兩段對話:
你:你今天化的妝太濃了,有點嚇人。
女朋友:(40 米大刀已祭出)
換一種說法。
你:你今天和以前不一樣了,更性感了。
女朋友:是嘛
你:就是粉塗的有點厚
女朋友:(皺眉,大招醞釀中....)
你:我覺得淡妝或素顏更好看,別的女生沒法跟你比。
女朋友:(陰雨轉晴)
這就是三明治效應
把批評的話放在中間
不容易激逆反心理
更能讓人接受
3、固定行為模式#
哈佛社會心理學家埃倫・蘭格發現,我們需要別人幫助時,如果能給出一個理由,成功的概率更大。
因為我們的大腦「內置」了一項程序,一聽到 “因為” 這個字眼,就會做出順從的反應。
哪怕這個理由微不足道,人們就會認為你是有理由的,都會願意給予一定的幫助,這是大腦做出的自然反應。
舉個例子:我想請大家給這篇回答點個贊,因為我想你隨時可以在動態裡看到這篇幹貨,在人際交往中,用一些心理學的小技巧來保護自己。
4、互惠原理#
如果別人給了我們什麼好處,會觸發我們的虧欠感,於是會想辦法回報對方。
記得有次我坐在路邊椅子上休息,從旁邊過來一個男孩,二話不說蹲在地上給我擦鞋子,那份熱情和執著讓我無法拒絕。
那位男孩接下來要做什麼呢?
他就給我介紹剛才擦鞋的鞋油,他說他的這個鞋油非常好,你一定要買一盒。
這個就是他強加給你的服務,讓你產生了一種負債感,你覺得只有買了他的產品,才得到了心靈的解脫。
大多數的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下會選擇購買,甚至不會太在意這盒鞋油的質量。
5、拒絕 - 後撤術#
這是另一種互惠原理:如果你想讓別人答應你的請求,可以先提一個大要求,被拒絕後,再提一個小要求。
比如有些公司在大街上發傳單,如果直接問顧客的手機號碼,那麼大多數人都會拒絕。
如果先提一個大的要求,例如邀請顧客到店看看,被拒絕後,再問手機號碼,那麼成功的概率會大得多。
再比如向朋友借 1000 塊錢,第一次開口借 5000,被拒絕後,再說 “那借 1000 吧”,用這樣的方法,借到錢的概率會高得多。
其實很好理解。
我提一個要求,你拒絕了,ok,我後退一步,換個小一點的要求,受互惠原理的影響,你很可能也會退一步。
實際上,這個小要求才是請求人的真正目的。
6、強迫選擇原則#
想讓一個人順從你,別給他多個選擇,而是在一個選項裡選。
比如週末想約妹子出去玩,不要問 “週末有時間嗎”,而要說,“週末去看電影還是遊樂園?”
把選項限定在「出去玩」裡面,而不是「要不要出去」,從而增加約會的成功率。
7、吊橋效應#
當你過吊橋的時候,會腎上腺素上升,心跳加快。
這時如果一個人出現在你面前,你會覺得自己心跳加快的原因是對方讓你心動,從而產生曖昧的情愫。
因此,當你你想追求某個人,就帶他到一些刺激的場景中去吧。
比如看恐怖片、過玻璃橋、玩過山車等等。
8、對比原理#
兩樣東西如果有很大不同,那麼,我們往往會認為兩者的區別比實際更大。
比如買房時,為什麼銷售會先帶你看破舊的房子?
這是利用了對比原理。
先帶你看破舊的,報價虛高的房子,這種房子並不打算賣,而是用來對比。
這樣一來,你看其他房子的時候,就會覺得性價比很高,然後痛快下單。
同樣,買手機的時候也很常見。
許多商家會給同一型號、不同配置的手機設置不同的價格。
其中有一款手機銷量不高,配置也不咋地,但價格卻還要比其他手機更高。
其實這款手機的價格就是為了跟其他手機做對比,它能凸顯其他手機更具性價比。
換句話說,這台手機就是參照物,你會覺得其他手機更值得購買。
9、錨定效應#
我們的思維常常會被第一次獲取的信息所綁架,就像沉入水中的錨一樣,產生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
比如你去商場買衣服,老闆喊價 500 元,你覺得有點貴,於是跟老闆還價。
但你是在 500 元這個錨定的價格上還價,最後你還到 300 元,覺得還挺便宜。
實際上,這件衣服可能不到 100 元就能買到。
10、道德許可效應#
當你做了某件事,產生了強烈的滿足感,這時候再去做與目標相反的事,也不會有愧疚感。
我想你肯定也會有這樣的情況:
學習了兩小時,這時候玩幾小時王者或者抖音,會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事,結果不斷沉迷其中,耽誤了學習。
在健身房鍛煉了幾天,這時再去吃燒烤,竟然一點負罪感都沒有,理由是 “我已經鍛煉了”。
這就是「道德許可效應」。
在《自控力》中有個實驗,心理學家調查了那些縱容自己頹廢的人,他們認為自己一直很自控,沒有罪惡感,認為自己理應得到獎勵。
然而正是這種補償的心理使人墮落!
要避免道德許可效應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去做與目標相反的事,否則你的目標永遠完不成。
11、戀愛補償效應#
當一個人發現對方喜歡自己時,也會下意識地對這個人產生一些好感;而在這種互有好感的前提下,兩個人在一起的可能性更高。
因為別人對你的喜歡,是一種認可,這種認同帶來的滿足感會讓你沉醉其中。
在電影《怦然心動》裡就有這麼一幕。
朱莉看到布萊斯藍眼睛的一瞬間,就開始喜歡他了。然而,布萊斯一開始對她並沒有感覺,還覺得她神經兮兮。
後來,布萊斯開始關注她,常常想要見到她,甚至還想親吻她。
我猜,當你看到這裡的時候,腦海裡不知不覺便浮現了某個人的面容了・・・
12、投射效應#
一束光照射照射在一個物體上,這個物體的影子就會投射到別的物體上。
要想建立好的人格,嘗試從讚美別人開始,受「投射效應」影響,人們容易將你對他人的描述,聯繫到你身上。
當你總是誇一個人真誠、善良的時候,別人會自然而然地,將這些形容詞理解為你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