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andrewji8

Being towards death

Heed not to the tree-rustling and leaf-lashing rain, Why not stroll along, whistle and sing under its rein. Lighter and better suited than horses are straw sandals and a bamboo staff, Who's afraid? A palm-leaf plaited cape provides enough to misty weather in life sustain. A thorny spring breeze sobers up the spirit, I feel a slight chill, The setting sun over the mountain offers greetings still. Looking back over the bleak passage survived, The return in time Shall not be affected by windswept rain or shine.
telegram
twitter
github

個人自由的悖論:在個人主義的名義下失去自我

小時候總想着早日獨立,實現個人自由。長大後卻發現,真到獨立時,卻完全失去了個人自由。在身體與思想解放的奮鬥中,個體被置於最重要的位置。所以,我們都學會了說:每個人都享有自由和自我實現的權利,我們需要獨立自主,需要個人實現。不知不覺間,我們卻走入了一個沒有個體主義的個體化時代。從家庭、村落、單位、集體等共同體裡面出走,打破了一切與生俱來的束縛。個體似乎無所畏懼,擺脫一切,吞噬一切。

結果如何呢?傳統倫理被打破,新的信仰尚未建立,人際關係普遍物化,每個人都想獨立於他人,卻無時不刻不在依賴和利用他人。交往不再是基於休閒、愛好、品味、情感等個人自由精神需求而存在,也不再是基於互惠、合作、互助等社會需求而維持,而是基於不得已的利用、兌現以及獨處願望而存在。人們都在以銷售思維看待交往,一切人際關係都可以量化,交往圈就是銷售的基本盤。

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得看他是不是潛在消費者。如果對方沒有價值,那就得在最低限度上保證自己在交往中不吃虧。走親戚朋友利字當頭,計算往來價值。所有人都這麼想,人情範圍逐漸萎縮,人們都習慣於關起門來過小日子。很可惜,門外是利益,門內也充滿算計。婚姻已經是一個歷險,彩禮、房產等是防婚姻風險,也是保障。因此,高額彩禮廣泛存在,並不是因為陋俗,而僅僅是因為今天彩禮所承載的人際關係本質已經發生了改變。

過去,彩禮是合兩家之好的信號。今天,彩禮是斷兩家關係的保障。對於很多人而言,哪怕是至親,也充滿算計,圍繞著養老財產繼承,兄弟姐妹間總是充滿鬥爭。老人自養已是普遍事實,他們能夠單過,或許還能避免家庭矛盾。一旦需要人照顧,總是雞飛狗跳。願意贍養老人的後人,往往是因為老人有存款。一旦沒辦法繼承財產,立馬可以翻臉不認人。

哪個老人不希望子女膝下承歡?自養和單過只是失去自由選擇的無奈之舉罷了。哪個年輕人不希望瀟灑自如?但他們卻困囧於周圍的各種人際關係而不能自拔。沒有 “個人自由” 的 “個人主義” 盛行之下,每個人都必須小心翼翼地自我保護。公共場所見義勇為得考慮可能付出的代價,老人倒地,得思考一下扶不扶,最好找個見證人;火車上醫生救人,列車員得登記醫生行醫資格,就怕被救的人反咬一口;連政府的基層治理都流行敲門行動,防止獨居老人去世多日無人知曉。

其實,大家都沒準備好個人自由,自己過好自己,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心理上。面對個體化時代的到來,猝不及防,我們卻陷入了 “個人主義” 困境而讓 “個人自由” 全無,人人都無法逃避。個人自由與獨處,看似是個理所應當的結果,其實是一種社會能力,得建立在完備的社會制度之上。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