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andrewji8

Being towards death

Heed not to the tree-rustling and leaf-lashing rain, Why not stroll along, whistle and sing under its rein. Lighter and better suited than horses are straw sandals and a bamboo staff, Who's afraid? A palm-leaf plaited cape provides enough to misty weather in life sustain. A thorny spring breeze sobers up the spirit, I feel a slight chill, The setting sun over the mountain offers greetings still. Looking back over the bleak passage survived, The return in time Shall not be affected by windswept rain or shine.
telegram
twitter
github

找回尊严 ——读《论自愿为奴》有感

如果有人问你:你愿意被奴役吗?你肯定说不愿意。

十六世纪法国人拉・波埃西的文章 ——《论自愿为奴》能告诉你答案。

一,写作缘起

拉・波埃西(1530-1563),法国杰出的人道主义者。他从小生活在一个酷爱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家庭里。叔父是教士,酷爱法律和古典文学。这些都给了他良好的影响。他 24 岁就成了波尔多议会议员,并结识了大文豪蒙田。两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蒙田一直说,他与波埃西是 “灵魂上的交融”。

1548 年在吉也纳爆发了一场反盐税暴动,结果遭到无情镇压。波埃西感到震惊,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和善良的天性,促使他写出了名作《论自愿为奴》。文中表达了一个年轻学子对专制政治的困惑。该文最初发表于 1576 年,在后来的历史演进中,它成了一篇抨击专制独裁的檄文,享誉世界。

二.自愿为奴,是一种 “恶习”

人们通常认为受奴役是被迫的,波埃西却相反认为 “这是为奴者的自愿选择,因为每个人生来就是自由的…… 一个人是无法奴役众人的,除非众人首先奴役了自己。”

波埃西认为,自由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自愿受奴役是违反自然的、病态的。但是 “自然天性是脆弱的,而习惯是强大的”。在枷锁下出生的人,他们在奴役状态中长大,受到的是奴役教育,他们误以为奴役是正常状态,习惯成了自然。因此他说,“这种自愿的奴役,是一种‘恶习’。”

《论自愿为奴》唤醒了很多人。是啊,暴君有多大能耐?还不是人民自己为暴君提供了一切条件;而且,民众贡献的越多,权力就越有资源继续巩固和摧毁一切。“如果不把自己的眼睛给暴君,他哪来那么多眼睛监视;如果不把臂膀给暴君,他哪有那么多臂膀攻击。要不是通过人民自己,暴君怎么会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权力;如果人民不背叛自己,暴君又能奈何?”

为了加强统治,暴君经常鼓动民众告密。民众参与告密,就是自愿 “把自己的眼睛给暴君”。法西斯德国、前苏联都爱用这招。

三.造神

波埃西告诉我们:暴君要巩固他的统治,会训练民众,让他们崇拜暴君。所有的暴君都是要造神的。

纳粹的 “元首” 希特勒、苏联的 “慈父” 斯大林、朝鲜的 “金太阳” 金家父子、暴君卡扎菲.

人们在对暴君的狂热崇拜中迷失了自我,最终任其奴役。

四.腐化

广建各类娱乐和色情场所,让民众沉醉其中,以此腐蚀民众,让他们自觉出让自由,或者让他们根本忘记自由,这是暴君巩固暴政的又一法宝。

波埃西举了个例子:居鲁士为了不费兵卒统治吕底亚,就大力开发吕底亚的妓院、角斗场、酒馆行业,创造了一个新词 —— 消遣,让受其奴役的民众安于逸乐,就此一招轻松掌控吕底亚民众。

当今对民众的腐蚀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很多人被腐蚀得晕头转向。供人 “消遣” 的东西五花八门,KTV、赌场、按摩、桑拿到处都是;手机利用大数据向你推送你感兴趣的内容,让人沉迷其中,最后人被手机奴役;怂恿人民疯狂购物、透支消费,致使很多人成为房奴、车奴;当人浑浑噩噩、不知 “生而为人” 的意义之时,无形之中已经被奴役了。

五.危险的关系

暴君是如何实现对民众的奴役呢?波埃西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却又是直达本质的说法 ——“暴君一般都是靠他最不信任的一群人来控制民众的。” 暴君知道,只有那些对权力、财富极度渴求,甚至可以为之放弃一切的人,才甘愿臣服于他。但这种人效忠的并不是君主,而是利益。因此,暴君与为虎作伥的团队之间形成的是一种紧张而危险的关系:既合作,又互相暗算 —— 有时暴君会拿下属开刀,如斯大林肃反、有时,下面的人把暴君干掉,如赵高和女婿阎乐杀死胡亥、安庆绪李猪儿杀死安禄山。这些投靠暴君的人,也属自愿为奴。越是盛气凌人的人,在主子面前就越奴颜婢膝。为赢得地位与信任、及更多的利益,佞臣们会极力表忠诚、吹捧主子的邪恶;另一方面他们会加紧对民众的剥削和奴役。

波埃西认为 “友谊出于平等的人格和自由的选择”,暴君身边是无真正的友谊的,甚至 “爱” 在他那里也是不存在的。“毫无疑问,暴君从来不会有爱人,也从来不会被爱。” 他的内心如荒漠。如,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尼禄竟亲手毒死了自己的母亲;伊凡雷帝于暴怒中打死了自己的儿子;秦二世胡亥把他的兄弟姊妹全杀了。在专制社会里,人人都没有真正的快乐,只有恐惧和戒备。

结语:

暴政之下,人人为敌,人人自危,人人活而无乐。

如何结束暴政,过自由、有尊严的生活?波埃西提出了对现代社会影响至深的大问题:“非暴力不合作”。他反复说 “人民越臣服,暴君越强大。”” 如果没有任何人屈从,那么无须任何暴力,暴君就会象失了养分的树干,枯萎、死亡。”

拉・波埃西被公认为 “非暴力不合作” 思想的奠基人。其 “非暴力不合作” 思想极大的影响了托尔斯泰、梭罗、甘地……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